春节假期结束,不少人却感到焦虑、失眠、疲乏、情绪低落,甚至心慌胸闷,这就是“节后综合征”。这种现象是长假后常见的身心反应,假期作息紊乱、过度沉溺手机、饮食不规律等都是诱因。调整方法包括规律作息、放松身心、减少电子产品使用等。了解这些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节后不适,快速回归正常生活。一起来看↓
01
想到上班就烦躁?
可能是节后综合征
假期结束后,你有没有不想上班、不想上学、不想起床?
突然从“假期模式”切换到“工作模式”,不太适应是正常的。长假后,出现失眠、疲乏无力、精力不集中、情绪不太好,甚至有些人会感觉心慌胸闷,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,这就是“节后综合征”。
哪些因素会导致“节后综合征”?专家提示,如果出现下面几种表现,就需要引起注意了。
睡眠紊乱。假期期间,身体缺乏充足的休息,人体生物钟被打乱,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。
沉溺手机。假期长时间刷手机,不仅会过度依赖手机,还会因长期低头或久坐,引发头疼、颈痛、腰背痛等不适。
疲劳焦虑。节后可能会出现抑郁、烦闷等心理问题,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、精神紧张、疲乏无力等情况。
肠胃紊乱。假日里大吃大喝过后,有人可能会出现胃负担重、消化不良,导致腹胀、腹痛、恶心、腹泻等。
02
面对“节后综合征”,如何调整?
有“节后综合征”也不必太担心。从医学角度来讲,“节后综合征”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病症。
关于调整,首先要调整作息。很多人节假日会熬夜,再加上路途奔波,生物钟完全被打乱,节后要及时调整作息,不在床上玩手机,尽可能在11点以前入睡,定好闹钟,早睡早起。
其次,要制定工作计划。节后刚开始上手工作,可以尝试量化自己的工作安排,分解大任务为小目标,设定完成时限,循序渐进,先易后难,不仅让工作更具可控性,也降低了挑战的压力感。
此外,还要清清肠胃。节后饮食可以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入,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,尽可能多吃一些新鲜蔬果,让我们塞满大鱼大肉的肠胃歇一歇,得到充分休息与调整。
另外,还要做做运动。适当的锻炼保持身体的活力,不仅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,还能缓解“节后综合征”带来的疲劳感。
最后,要调整心态。在回到工作状态的过程中,避免陷入消极情绪的泥沼,可以尝试与同事多交流分享假期趣闻,不仅能缓解孤独感,让整个适应过程更加愉快,正面的交流还有助于建立团队合作氛围,让工作氛围更加轻松活泼。
综合丨央视网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
来源: 文汇报
标题:开工第一天,如何避免“节后综合征”?
地址:http://www.panasonlo.com/xiyiji/80797.html